親師會與成長型夥伴關係的建立2025-09-242025-07-28幼教系統專欄 導覽目錄 Toggle 前言一、什麼是「成長型親師夥伴關係」?二、重新定義「親師會」的功能三、iBaby 系統如何輔助親師溝通四、案例解析:從應付到共創的轉變五、從親師會走向真正的「教育共同體」 前言 在幼兒園與補教場域中,親師會常被視為行政例行項目,或僅止於家長瞭解教學進度的場合。然而,若能善用這個機制,親師會其實是建立「成長型親師夥伴關係」的重要起點。良好的親師合作關係,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安全感,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回饋機制、園所的信任基礎與家長參與度。透過制度化規劃與數位工具輔助,如【iBaby 幼兒園管理系統】提供的家長聯絡與出席追蹤功能,親師會能更有效地成為溝通與共學的平台。 一、什麼是「成長型親師夥伴關係」? 傳統的親師互動,大多以教師單向告知為主。然而隨著家長教育意識提升與多元家庭型態增加,現代教育現場更需要的是「雙向合作」與「持續參與」的模式。成長型夥伴關係的三大核心:共識建立:以孩子的發展為共同目標,而非只關注學業表現角色平衡:教師提供專業引導,家長給予生活回饋與延伸支持長期互信:藉由持續對話,累積相互理解與支持網絡這樣的關係不只出現在問題處理階段,更應貫穿學期初的說明會、期中的成長對話與期末的反思與展望。 二、重新定義「親師會」的功能 為了實現真正的合作關係,親師會不應只是「資訊傳遞」場合,而應具備以下功能:教學透明說明教學目標、主題課程與評量方式,減少家長誤解與焦慮。發展回饋分享班級孩子的學習特質、社交互動與進展,讓家長理解不只是分數的指標。共育對話邀請家長提出觀察與建議,討論生活習慣、作息協調與情緒教育合作。參與感提升藉由提問環節與主題互動,讓家長感受到自己是教育歷程的「參與者」,而非旁觀者。透過這些設計,親師會可以從單場活動,轉變為一系列建立信任與合作的對話歷程。 三、iBaby 系統如何輔助親師溝通 【iBaby 幼兒園管理系統】在實務上,提供了多項支援親師會運作的數位工具與紀錄機制,讓學校行政與教師更有系統地規劃親師互動。實用功能亮點如下:📅 會議通知與出席追蹤:透過App一鍵推播親師會時間與議程,自動記錄出席情況📝 孩子學習紀錄同步:教師可直接從系統匯出孩子在校點名、課業、行為記錄,作為親師會分享素材🧾 即時意見蒐集:內建家長回饋表單功能,支援親師會後收集意見與後續追蹤📷 活動照片整合:教室活動照片可整合至孩子個人歷程檔,便於會中展示與說明這些功能不僅減少教師事前準備的負擔,也讓家長在會議中看見更多具體而細緻的內容,拉近彼此距離。 四、案例解析:從應付到共創的轉變 導入 iBaby 幼兒園管理系統後,園所在親師會籌備流程上,從原本仰賴紙本通知與個別聯繫,逐步轉為以系統進行整合管理。整體流程也更具系統性,分為會前規劃、會中互動與會後追蹤三個階段進行:會前預告與主題蒐集:利用 iBaby App 發送議題預告,同時邀請家長勾選關心的主題(如:社交發展、睡眠作息、午餐挑食)會中呈現與回應:根據家長選題整合統計數據,教師針對最多關注項目進行分享,加入生活照片、語錄紀錄等軟性素材會後追蹤與行動建議:會後三日內系統推播電子回顧紀要與延伸建議,家長可回覆教師補充意見,並延伸家中配合策略這樣的流程不但讓家長出席率提高了超過40%,也使得教師覺得親師會變成有價值的成長對話,而非單向壓力場。 五、從親師會走向真正的「教育共同體」 教育不只是園所或老師的責任,家長的參與與認同,是每一段教學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。當親師會不再只是被動聽取,而是變成共同設計與分享的場域,整體園所氛圍也會變得更開放、更具信任感。藉由系統化工具如【iBaby 幼兒園管理系統】的導入,讓行政、教師與家長三方合作更順暢,也讓每一場親師會不再只是形式,而是一次次深化關係、提升教育品質的契機。 LINE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教保老師的專業與家長期待如何平衡?從管理系統找到解方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核心理念與在地實踐 開學週的儀式感:迎新活動如何幫助孩子安心展開園所生活